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|姚期智:清华姚班663名毕业生,约半数在国内深造就业

最后更新:2024-08-06 浏览:2123次

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|姚期智:清华姚班663名毕业生,约半数在国内深造就业

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,一个名为"姚班"的传奇正悄然书写。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透露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:截至今年6月,清华"姚班"已培养17届共663名毕业生,其中44.6%选择在国内深造和就业,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攀升。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,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故事?

让我们回到2005年,当时已是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的姚期智毅然决定回国,在清华大学创办了这个被亲切称为"姚班"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。彼时的中国,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。姚期智怀揣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梦想,了这场漫长而艰辛的育人之旅。

从最初每年招收30名学生,到如今扩大到80余人,姚班的规模在不断壮大,但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初心始终未变。正如姚期智所说:"经过这20年的努力,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错。"确实,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就是对姚班教学质量的最好肯定。

姚班的教学特色可谓独树一帜。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课"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入门",每年都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生介绍最新研究进展。姚期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让这些聪明的学生"及早感觉到科学的魅力"。第二年春天,77岁高龄的姚期智仍坚持亲自授课"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应用数学",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。这种言传身教的精神,无疑是对学生最激励。

20年来,姚班的成绩单令人印象深刻。截至20246月,姚班本科生共发表468篇学术论文。多名校友创办了旷视科技、小马智行、太极图形等知名AI公司,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目前,17名校友在海外顶尖高校任教,21位校友在国内一流高校任职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坚持,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,更是对祖国的赤诚热爱。

更令人欣喜的是,2018年至2023年间,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引进了20位世界顶尖名校毕业的年轻教师,其中不少是姚班的校友。这不仅体现了姚班培养的人才质量,也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。这种良性循环,正是姚班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。

展望未来,姚期智和他的团队并未停下脚步。20244月,清华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College AI,计划每年培养100名博士生。姚期智担任首任院长,他的目标是"有体量地培植AI前沿创新的研究顶尖人才"。这个新学院将聚焦AI核心领域和前沿交叉学科,力争在世界AI研究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。

姚期智坦言,中国在AI顶尖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差距。但他坚信,通过持续努力,"将来中国必须自己能够培养这类人才。"这不仅是姚班的使命,也是整个中国AI教育界的共同目标。姚期智的这种坚持和信念,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希望所在。

663名毕业生到每年100名博士生,从计算机科学到人工智能再到量子信息,姚班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AI教育的快速进步。而近半数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发展的趋势,更是令人欣慰。这意味着,越来越多的顶尖AI人才正在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。

姚班的成功不仅在于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AI人才,更在于它为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。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今天,姚班的经验无疑值得更多高校借鉴和思考。 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姚班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既有成功的喜悦,也有失败的教训。正是这种不断探索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才造就了今天的姚班。

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,姚班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。它告诉我们,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,不断学习和创新,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同时,它也提醒我们,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。正如那些选择留在国内发展的姚班毕业生一样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,姚班就像一座灯塔,指引着中国AI教育的方向。它的故事,是一曲科技报国的赞歌,也是一部人才培养的教科书。相信在未来,会有更多像姚班这样的教育创新典范涌现,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